通知公告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电视台> 通知公告>

截止6月30日 恩施州共检出62批次不合格产品 含白酒、蔬菜……

时间:2017-07-12   未经允许,严禁下载、复制、翻拍本客户端原创视频用于二次创作

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全州2017年

上半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的情况通报 

为全面掌握全州食品质量安全总体状况,有效防范食品质量安全风险,恩施州食药监局印发了《2017年恩施州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计划的通知》(恩施州食药监发〔2017〕4号),对全州食品监督抽检工作进行了部署。现将2017年上半年全州食品监督抽检情况通报如下:

一、监督检验执行情况

(一)抽样执行情况

截止6月30日,全州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完成食品抽样2976批次。按抽检领域分类如下 :

生产领域   484批次;流通领域    1597批次;

餐饮领域   296批次;小作坊领域 599批次。

(二)检验执行情况

共抽样品2976批次,已完成检验  1970批次,检验完成率66.20%,其余样品已进入检验流程。

(三)产品检验情况

已完成检验的1970批次中合格1908批次,不合格62批次,问题发现率3.15%。其中:

生产领域完成检验356批次,合格344批次,不合格12批次,问题发现率3.37%;

流通领域完成检验967批次,合格 946批次,不合格21批次,问题发现率2.17%;

餐饮领域完成检验215批次,合格207批次,不合格8批次,问题发现率3.72%;

小作坊领域完成检验432批次,合格411批次,不合格21批次,问题发现率 4.86%。详见下表。

QQ图片20170711114101

QQ截图20170711114200

(四)全州食用农产品抽检情况

2016上半年全州食品监督抽检流通环节共抽检1597批次,其中食用农产品684批次,完成检验619批次,合格617批次,不合格2批次。不合格项目是百克威、农药残留超限量

二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

截止6月30日,食品监督抽检共出现62批次不合格产品。不合格的食品类别主要有:

一是酒类不合格28批次,主要不合格项目是甜蜜素、纽甜、酒精度、乙酸乙酯、总酸总酯;

二是蔬菜制品不合格9批次,主要不合格项目是二氧化硫、苯甲酸、大肠菌群、安赛蜜;

三是饮料不合格6批次,主要不合格项目是电导率、铜绿假单胞菌;详见下表:

QQ截图20170711114249

QQ截图20170711114320

(一)白酒中检出糖精钠、甜蜜素、阿斯巴甜、纽甜。

国家标准规定白酒中不得添加甜味剂等任何非自身发酵物质,以保障我国传统酿酒工艺的延续,鼓励白酒生产企业提高并稳定产品质量。经常食用甜味剂含量超标的饮料或其他食品,会对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,对代谢排毒能力较弱的老人、孕妇、儿童危害尤剧;过量食用则会影响肠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,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,且会对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。

(二)白酒的酒精度不合格。

酒精度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部分白酒生产企业生产工艺水平低,无法有效控制酒精度。特别是一些小型白酒制造企业故意标高酒精度,以提高售价。

(三)蔬菜制品、水果制品中二氧化硫超标。

长期过量食用二氧化硫残留超标的食物,会产生恶心、呕吐等胃肠道症状。此外,二氧化硫在人体内会破坏酶的活力,影响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的代谢,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。建议在选购果脯、干果类的食品时,不要过分追求食物鲜亮、洁白的颜色。另外,二氧化硫残留超标的食物还会有一种刺激性的气味。所以市民在选购此类食物时,不妨看一看、闻一闻。

(四)饮用水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。

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,广泛分布于各种水、空气、正常人的皮肤、呼吸道和肠道等,易在潮湿的环境存活,对消毒剂、紫外线等具有较强的抵抗力,对于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存在健康风险。

天然矿泉水中铜绿假单胞菌超标可能是源水防护不当,水体受到污染;生产过程中卫生控制不严格,如从业人员未经消毒的手直接与矿泉水或容器内壁接触;或者是包装材料清洗消毒有缺陷所致。

(五)饮用水电导率不合格。

本次监督抽检主要在部分纯净水中检出电导率超过标准规定值。电导率是衡量水的纯度的指标。造成该类产品指标不合格的可能原因有:生产工艺存在问题,过程控制不严,反渗透滤膜长久未更换,过滤设备清洗不到位等。

(六)食用油、油脂及其制品中过氧化值不合格。

过氧化值主要反映油脂是否氧化变质。随着油脂氧化,过氧化值会逐步升高,虽一般不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损害,但严重时会导致肠胃不适、腹泻等症状。

过氧化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产品用油已经变质,或者产品在储存过程中环境条件控制不当,导致油脂酸败;也可能是原料中的脂肪已经氧化,原料储存不当,未采取有效的抗氧化措施,使得终产品油脂氧化。此外,植物油精炼不到位也可能造成食用油、油脂及其制品的过氧化值不合格。

(七)蜂产品中果糖和葡萄糖未达标。

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过低,表明产品可能掺入了其他糖类物质,也会造成蜂蜜产品口感和营养价值的降低。根据蜂蜜产品新国标规定,蜂蜜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不得低于60%。未经蜜蜂充分酿造的蜂蜜,以及掺入淀粉糖浆或砂糖的蜂蜜,该项指标都会偏低。出现这种情况,极有可能是蜂农急于求成,缩短了蜂蜜加工酿造过程。另外,有部分蜂农在花季淡季,会直接给蜜蜂喂葡萄糖和果糖吃,增加产量。

人们食用蜂蜜是看中其保健价值,蜂蜜中的葡萄糖和果糖不需要经人体消化,能够直接被人体肠壁细胞吸收利用,因此不会加重胃肠负担,这对于儿童、老年人以及病后恢复者来说尤为重要。现在市面上蜂蜜的种类和品牌多,很难通过感官辨别蜂蜜好坏,消费者最好通过正规途径到大型商超购买信得过品牌。

三、问题的整改要求

(一)进一步追加措施,确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。从上半年食品监督抽检执行情况看,全州工作进展还很不平衡,少数县市局能按照年初制定的计划,与检验机构共同做好抽样、检验工作。目标任务实现了时间过半、任务过半,但也有部分县市局、个别承检单位,抽样数、检验数远远低于年初计划,推进速度缓慢,发现问题产品的几率较小。针对下半年的监督抽检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,各县市局、相关承检机构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,进一步追加措施,加强统筹协调,倒排工期,细化目标,保质保量完成全年工作任务。

(二)认真收集抽样样品信息。抽样单内容填写必须全面、完整、真实、具体,特别是从流通、餐饮服务领域抽取的样品,抽样单上一定要填写样品标注生产者的全部信息,为下一步开展检验、后处理和行政执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
(三)针对白酒、包装饮用水检出的不合格指标和发现的问题仍居高不下、并且是重复出现的问题。州局将白酒、包装饮用水作为全州2017年食药监部门监管和整治的重点,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以问题为导向,强化生产经营的过程管理,从源头把控。监管部门要对发现问题的生产经营单位在督促整改到位后,再次跟踪抽检,直至同类问题不再发生。

(四)加强后处理工作。各县市局及州局相关科室(分局)要按照《湖北省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后处理管理办法(试行)》规定,加强对辖区内上半年监督检验食品质量不合格的企业的后处理工作,一是通过举办产品质量分析会认真查找质量不合格的原因;二是切实加强相关产品标准的宣传贯彻,督促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;三是督促企业严把原材料进厂、生产过程控制、产品出厂检验等关口,切实提高产品质量;四是限期进行整改复查。各县市局要严格按照《湖北省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后处理管理办法(试行)》的步骤和要求,切实加强后处理工作,确保整改到位。

来源:恩施食品药品监督网

(责任编辑  朱晓涵)